2019年端午节休假攻略:精彩假期不容错过!
作者:佚名 来源:未知 时间:2024-12-01
2019年的端午节放假安排是从6月7日开始,至6月9日结束,共三天的法定节假日。这一古老而充满文化底蕴的节日,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,更是集拜神祭祖、祈福辟邪、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。它不仅承载着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,还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增进亲情、友情和爱国情感的重要角色。
端午节的起源与传说
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、重午节、天中节等,其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对自然天象的崇拜,特别是与龙图腾的原始信仰密切相关。据《易经·乾卦》第五爻记载:“飞龙在天”,端午正是“飞龙在天”的吉祥日子,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。
端午节最初的传说之一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。屈原是楚国的重要政治家和诗人,他主张举贤授能、励精图治,并力推联齐抗秦的外交政策。然而,他的政治主张遭到了楚国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,最终被流放至湖南一带。当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国军队攻破的消息传来,屈原怀着对国家的深深眷恋,于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自尽。楚国人民闻讯后,纷纷划船在江中搜救,并投掷粽子等食物,以防鱼虾咬食屈原的遗体。这一行为逐渐演变成了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端午节习俗。
除了纪念屈原,端午节还有纪念伍子胥和曹娥的说法。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大夫,助吴成为强国,后因谗言被吴王夫差赐死,相传其死日也是五月初五。曹娥则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孝女,因思念投江而死的父亲,于五月初五投江,五日后抱出父尸,上虞人将这一天定为纪念她的节日。
端午节的传统习俗
端午节期间,全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,这些活动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和自然的敬畏,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赛龙舟
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,尤其在南方沿海一带,这一习俗尤为盛行。龙舟竞渡与古越人对龙图腾的原始信仰有关,他们相信通过赛龙舟可以祈求龙神的庇护,保佑五谷丰登、风调雨顺。龙舟通常由数十人协同划桨,船头设有龙头,船尾有龙尾,伴随着激昂的鼓声,在水面上奋勇前进。
吃粽子
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,其起源与屈原的传说紧密相连。据说,楚国人民为了不让鱼虾咬食屈原的遗体,纷纷投掷粽子入江,后来这一行为演变成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。粽子通常由糯米和豆沙、红枣、咸肉等馅料包裹在竹叶或芦苇叶中制成,不仅味道鲜美,而且富含营养。
悬挂艾草和菖蒲
端午节时,人们会在家门口悬挂艾草和菖蒲,以驱赶蚊虫、提神醒脑,并祈求健康平安。艾草和菖蒲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,具有杀菌防病的作用。在民间,还有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的说法,插艾已经成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。
佩香囊
香囊是端午节期间常见的装饰品,其形状万千,小巧可爱,通常由丝布包裹着中草药、香药、朱砂、雄黄等,具有驱虫防病的功效。香囊不仅用于襟头点缀,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。
拴五色线
五色线又称五彩丝、五色缕,是中国古代崇敬五色的体现。在端午节这天,长辈们会将五色线拴在孩子的手腕、脚腕、脖子上,以保佑孩子平安健康。五色线不可以弄断或丢弃,据说佩戴五色线的孩子可以消灾避难,以防蛇虫伤害。
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与社会意义
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,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的特殊日子。它通过多种方式,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,并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。
铸造中华民族凝聚力
端午节是全世界华人的节日,通过纪念屈原等一系列活动,可以培养人们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认同,增强人们的敬祖意识、亲情意识、家庭观念和爱国精神。这些情感的共鸣,有助于形成中华民族的向心力,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。
促进和谐社会建构
端午节体现了人与自身、人与社会、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。赛龙舟、吃粽子、走亲访友、外出游玩等活动,不仅使人们亲近自然、身心放松,还增强了亲情、友情和爱情,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。在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当下,端午节更能够唤起人们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观念,从而更好地尊重自然、保护环境、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。
唤起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
端午节在自然节气上虽曾被视为“恶日”,但中国人却有着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。他们依靠自己的智慧战胜邪恶,化凶为吉、化恶为善、化丑为美。端午佩饰中的健人、豆娘、艾虎、画额、长命缕等都是人们在生活中创造的美的事物。这些习俗的延续,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,还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结语
2019年的端午节放假安排,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,去体验和传承这一充满文化底蕴的节日。无论是赛龙舟的激情澎湃,还是粽子的香甜可口,都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端午节的独特魅力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繁荣昌盛,人民幸福安康!
- 上一篇: 处理新挖树根以制作根雕的方法
- 下一篇: 何处可赏泾渭分明的自然奇观